产品描述

标准容量 充电电压12V 出厂电压12V 电池类型铅酸免维护 是否可充电 保质期限3 加工定制 规格型号齐全 工作温度36度 产品认证CCC

在中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消氢电池的研制[1]。当时对内消氢和外消氢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内消氢主要是将消氢化合物添加至电池电液中去,用典型的内消氢化合物是茴香醛。利用茴香醛、茴香醇、茴香酸三者在电池内进行氧化一还原,
希望茴香醛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氧化还原,以达到消氢消氧的目的。但实际上由于添加量与可 逆性变化等诸多问题,在消氢吸氧性能上不尽人意,终未能工业化。外消氢主要利用催化剂钯(作成钯珠)置于催化栓内,安装在电池盖上。催化栓结构复杂,催化剂(钯珠)放在分子筛袋中。
袋与催化剂一并置于多孔(刚玉质)帽内,多孔帽外部再套一个金属罩、金属罩有利水蒸汽扩散与水冷凝。加速水的回流至电池,不至于造成钯表面被覆水膜(潮湿)而失效。这种结构,后来正式投产,小批量投放在一个大型水电站使用。10a之后,调查产品,发现消氢栓工作尚满意。

对于富液式电池用催化消氢,实现电池密封,关键是催化栓内如何建立热平衡。曾经想将催化剂钯珠(中有小孔)穿在一根小管(玻璃管)上,管内放人熔化的萘,当催化剂反应(有H2有O2), 管里萘(固体)熔化,当催化剂未反应时,管内萘(液态)复变为固态,放热给钯珠,利用管内萘(固)→萘(液)的相变,使催化栓内保持热平衡。

这种设想,后因多种原因,未能投入真正设计制造,至今只是子虚乌有的催化装置。催化消氢途径很艰难,单一利用催化装置使电池密封,只是在电池走向密封化道路上曾经有过的一段曲折历程。

20世纪70年代阀控密封电池问世,80年代中国成功地将其广泛用于电力、邮电及UPS等领域,替换了传统的富液式电池。这么多年来,阀控电池的名声总是和报道的容易失效(容量早衰PCL)以及原因解释不清的衰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确一个宣称**命的阀控电池
(15~20 a)看来确是问题,大多数的情况只是一个短寿命(5~6 a左右)设计。究其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受电液与负的制约。阀控电池内部负上会出现人们知之甚少的电化学不平衡现象;存在着化与去化(氧复合)的双重作用。在阀控电池内部有许多平衡,
有电化学平衡或者氢平衡。这些平衡其重要,它是阀控电池取得稳定性与电池设计达到基本目的之关键所在。这种不平衡现象早已有人发现[2、3]。但信息却未能很好地转化到电池设计上来,而且大多数电池厂家没有充分理解这一现象的重要性。本文作一尝试,
从电池内部的平衡作一粗浅分析,目的是为广大阀控电池厂家在设计催化装置时提供理论依据与理论支持。



http://niu13668816498.b2b168.com